2011年3月20日

統計


統計學教導我們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來獲得平均水準
除此之外別忘了用標準差、眾數來觀察離散趨勢 
但是在面臨是否要追求夢想的抉擇時
這些數值是否還適用?
又 當樣本本身就極少時,是否仍具有參考性呢?

安全很好
冒險 可能會獲得更多 或 回到原點 甚至一敗塗地
無論如何 我還是只想做自己的主人
至少 不會後悔 

2011年3月17日

旅行

好久沒有這樣 輕鬆的四處流浪
每天早上起床 都精神亦亦 迎接早晨陽光的洗禮
即使路上望眼放去 耳邊聽的 盡是陌生的語言
即使偶爾會迷路 偶爾會疲憊  
但我還是很想 不停的走下去
想再多看一些 再多了解一些
捨不得這麼快就說再見

踏上回程的路
在機上聽到熟悉的歌曲
忽然有種感動在心頭
或許 我還是想家
但旅行的狂熱 永遠不會消失
期待 下一次的旅程


2011年3月5日

[轉錄] 生命是一連串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作者:台灣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原文刊於該系刊物.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 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2011年3月2日

Bias

學過管理學的人應該都聽過月暈效果或以偏概全的概念,然道理理解起來很容易,當自己身在其中時,卻很難置身事外。

過去一年中,因為申請學校的緣故開始關注幾個網路論壇,本身也參加過幾次的活動。身為該領域的菜鳥,一開始總會以論壇中多數人的意見為依歸,畢竟聽有經驗的人說總不會錯,也可以降低自己嘗試的風險,於是當碰上需要決策時,便開始自我設限,認為自己的條件不足,有些事情就不該去嘗試。然經過幾次試驗後,漸漸發覺網路上並不是每件事情都代表真理。

如果仔細觀察論壇,逐漸可以發現,在論壇中只要碰上某些特定的議題,主流意見馬上會出現將議題偏向某個特定立場,在經歷過幾次不同意見出現然後被群起圍攻之後,主流意見就慢慢主導了整個論壇的走向。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有趣的猴子實驗,講的就是這種群體效應的故事。


有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裏,每天餵很少食物,讓猴子餓得吱吱叫。數天後,科學家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時,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猴子一個箭步衝向前,可是當它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熱水燙得全身是傷,當後面三隻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一樣被熱水燙傷。於是猴子們只好望興歎。

又過了幾天,實驗者換了一隻新猴子進入房內,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他三猴子制止,並告知有危險,千萬不可嘗試。

實驗者再換一隻猴子進入,當這隻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不但剩下的兩隻老猴制止它,連沒被燙過的半新猴子也極力阻止它。

實驗繼續,當所有的猴子都被替換過後,即使沒有一隻猴子真的被熱水燙過,仍沒有一隻猴子敢去碰香蕉。


最後,雖然上頭的熱水機關早被移除了,而熱水澆注的
組織慣性束縛著進入籠子的每一隻猴子,使牠們對唾手可得的盤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最後誰也不敢前去享用。



過去總認為,網路就像自由社會的縮影,可以包容多元的意見。但我想,或許網路就真的是社會的縮影,所以在侷限的社群中,也不免有意見領袖存在。如果從公關的角度來看,操作論壇、議題管理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網路世界中,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全憑自己獨立思考判斷。